提醒!使用微信、支付宝这个功能要注意,已有人被骗!

  • 小编 发布于 2020-07-08 17:51:04
  • 栏目:社会
  • 来源:新闻夜航
  • 9401 人围观

近日,江苏南京的杨女士在网上发布一条房屋出租信息,几天后张某主动联系杨女士,说自己刚调来南京工作,打算将这套房子租下来。

随后,她通过微信 " 亲属卡 " 转了 3000 元,作为房子的押金。然而,没过多久张某就 " 反悔 " 了。

这个时候,张某以亲属卡不好用为由,让杨女士退还押金,而杨女士也按照张某所说的步骤进行操作,向她赠予了一张额度为 3000 元的 " 亲属卡 "。

可这卡刚赠予完,杨女士的手机上就陆续出现了多条消费提醒,之后联系张某时,发现自己被拉黑,杨女士选择了报警处理。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整个案件,

最关键的点就在于 " 亲属卡 ",

为什么张某不用转账、红包等方式,

偏偏要用这个功能?

他们又是如何通过这个功能行骗的?

什么是 " 亲属卡 "?

" 亲属卡 " 是微信上线的一个功能,具有 " 代付 " 性质,最高每月 3000 元。简单来说就是他人消费,开通者买单。

这就是 " 亲属卡 " 的功能

那问题来了,

骗子是怎么通过 " 亲属卡 " 来诈骗的?

一、混淆概念

杨女士就是听信张某的一面之词,以为自己收到的是 3000 元押金,实际上只是一张额度为 3000 元的 " 亲属卡 "。但在她的理解里,自己已经收到了款项。

二、自行解绑

杨女士领取 " 亲属卡 " 后,不法分子为了减少风险,会立即进行解绑,此时杨女士就算消费,张某也不需要对其进行 " 代付 "。

三、要求退款

不法分子随后会以各种理由提出退款,并要求钱款 " 原路返回 ",于是杨女士在张某的指引下,也为对方开通了 " 亲属卡 "。

不同的是,之前杨女士接受 " 亲属卡 " 后并无消费,所以对于不法分子来说钱款分文未少,更不存在支出了 3000 元的说法。但是当杨女士成了代付方后,张某立即利用 " 亲属卡 " 功能多次消费,刷爆额度,使得杨女士损失了 2980 元。

如何设置和检查 " 亲属卡 "?

小编一招教你学会。

↓↓↓

操作步骤:打开微信【我】——【钱包】——选择【亲属卡】——点击【赠送亲属卡】——选择赠予类别和人即可。

发送 " 亲属卡 " 给他人

相当于默认替对方的消费买单

务必谨慎开通

同样,支付宝也有 " 亲情号 " 功能

与 " 亲属卡 " 功能类似

另外

除了上面特别要注意的 " 亲属卡 "

这些手机功能

大家也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

支付宝 微信 " 免密支付 "

手机对着收款机只听 " 嘀 " 的一声,就结束了整个付款流程,但生活中因免密支付被盗刷的事件时有发生。及时关闭不需要的自动扣费、解绑使用频率较低的免密支付是关键。目前,大家使用频率较高的自动扣费和免密支付,大多是通过微信支付或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来扣费的。

支付宝操作手法:

登录支付宝——点击【我的】——右上角【设置】——【支付设置】——【免密支付 / 自动扣款】。下方可以查看与免密支付签约的其他软件,点击即可选择是否需要关闭。

微信操作方法:

登录微信——点击底部菜单【我】——【支付】——点击右上角的【···】——【自动扣费】,其中会列明所有自动扣费的服务,如不需要可选择关闭服务即可。

USB 调试

大多数安卓手机都有 USB 调试功能,这相当于给手机开放了一个接口,很多刷机达人能够利用这个接口体验到更多的功能。不过,开启了 USB 调试功能,意味着手机自身的 " 保护性 " 便相对差了一些,存在着隐蔽的风险,手机绑定的账号信息等很容易被各种应用随意调用。

操作方法:点击设置——系统——关于本机——连续 6 次以上点击版本号——进入开发者模式——返回系统页面——开发者人员选项—— USB 调试,选择 " 关闭 " 即可。

附近的人

微信 " 所在位置 " 功能可以跟朋友分享你在哪儿,但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隐私,建议大家发朋友圈时慎重显示位置信息。微信 " 附近的人 " 也可定位到你的位置,建议关闭此功能。

操作方法:打开微信【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附近的人】,点击即可关闭。

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

一旦开启了这项功能,即使不是微信好友,陌生人也可以查看你的相册,瞬间暴露隐私。

操作方法:打开微信【设置】——【隐私】——【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点击即可关闭。

敏感权限

用户安装应用时会被要求允许软件读取相关权限,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等敏感权限应尽量关闭。

自动登录

登录支付软件时,取消 " 记住用户名 "、"7 天内免登录 " 等设置。一旦手机遗失或落入他人手中,后果不堪设想。同时尽量避免 " 一码走天下 ",使用数字、字母、符号组合的密码。

公共场所的无线网络

在公共场所时,如果 WiFi 一直处于打开状态,手机会不断向周边进行搜寻,一旦遇到无需密码的热点就会自动进行连接,存在被钓鱼的风险。

手机蓝牙

一些病毒会伪装成文件形式通过蓝牙强制传播,造成手机通讯录、照片、信息等功能异常。甚至会被强制安装流氓软件,读取用户隐私信息。

不使用蓝牙时应及时关闭。同时,在连接蓝牙时设置密码,拒绝一切陌生文件传输。

来源:南京公安(ID:NJgongan)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