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鹿鼎记》中的虎头帽,见证大清雅克萨之胜和鸦片战争惨烈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1 03:48:45
  • 栏目:娱乐
  • 来源:历史风云录
  • 9805 人围观
周星驰《鹿鼎记》中的虎头帽,见证大清雅克萨之胜和鸦片战争惨烈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沧海明月生

当红小生张一山主演的《鹿鼎记》未播先火,而这部作品已经被多次翻拍。

1992年,香港永盛电影公司发行的电影版韦小宝中,主演周星驰延续了他一贯的无厘头风格,而且这版有处搞笑的镜头:

每当危急关头,韦小宝头戴顶一顶奇特的帽子,仔细辨别能看出,这是一顶旧时农村婴儿戴的虎头帽。

韦小宝出场时已近成年,显然不需虎头帽驱邪避祸。这个镜头的出现,只是为了增加搞笑的戏份吗?

周星驰《鹿鼎记》中的虎头帽,见证大清雅克萨之胜和鸦片战争惨烈

翻阅史料才得知,原来这处镜头并非导演的胡编乱造,它确实源自清朝的一支特种部队--虎衣藤牌兵。

而荧屏上那顶让观众笑出内伤的虎头帽,既是这支特种部队的秘史,也是大清帝国走向衰落的缘由。

一、初露锋芒

一代英主康熙皇帝收台湾、平三藩、眼见天下太平之际,东北一带却面临着沙俄的入侵。

“罗刹国(沙俄)抗杀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东北本是满族龙兴之地,对政权的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康熙对此深表忧虑,决定出兵反击。

然而一番交手下来,沙俄军队装备的洋枪火炮,却令自诩弓马娴熟的清军寸步难行。

周星驰《鹿鼎记》中的虎头帽,见证大清雅克萨之胜和鸦片战争惨烈

无奈之下,康熙想到了一个人——銮仪卫銮仪使林兴珠。

林兴珠是福建人,早年追随郑成功反清复明,后来率军归降清朝,又在平定“三藩之乱”中立下战功,其人素有谋略,深得康熙的信任。

公元1684年冬天,康熙召见林兴珠,商讨抵抗沙俄火器之法,林兴珠向康熙推荐了虎衣藤牌兵这一兵种。

当年在郑成功的麾下,林兴珠见识了它的威力:着虎纹衣戴虎头帽的军士,右手执快刀、左手执藤牌,再搭配操纵者娴熟的滚地技巧,冲锋陷阵无人能敌。

为了验证藤牌兵的威力,林兴珠叫来家仆,亲自为皇上现上一出表演秀:“兴珠年老,然持藤牌而舞,辟易万夫。前跃八尺,后退一丈,不可敌也”。

周星驰《鹿鼎记》中的虎头帽,见证大清雅克萨之胜和鸦片战争惨烈

康熙帝“命善射者数人,以雹头射之,数发皆不能中。矢未发已滚至面前,疾于飞鸟”。

这样的功效令康熙喜不自禁,第二年新春刚过,他即派人到河南、山东、山西三省选调精悍军士500名,又令福建提督施琅提供锋利的大刀和精制的藤牌。

之后,康熙帝还亲自检查藤牌兵的装备,认为“藤牌稍薄,双层者加旧棉一层,单层者加旧棉两层,坚固可用”,命林兴珠与营造司郎中佛保监修,进式后速发”。

公元1685年5月,康熙令兵部遣快马将经过训练的藤牌兵送往中俄边境的雅克萨,一场西式火器与传统冷兵器的交锋,即将拉开序幕。

二、大显神威

清军统帅林兴珠率数千人马抵达雅克萨城下,却发现城高墙厚,沙俄守军凭借火枪坚守不出,大军难以强攻。

周星驰《鹿鼎记》中的虎头帽,见证大清雅克萨之胜和鸦片战争惨烈

就在此时,清军在城郊俘虏了几名敌兵,尚未审问却逃逸了一人。

林兴珠得知后心生一计,没有派人追赶,而是一面令大军将雅克萨城围得如铁桶一般,一面又遣藤牌兵在黑龙江江口潜伏。

沙俄果然派军乘船从黑龙江上游增援雅克萨,准备与城中守军合兵一处。林兴珠当即率藤牌兵跳入江中,将藤牌覆盖在头顶上。

藤牌原是用藤条编制,本身具备浮力,俄军只见茫茫江面上现出一个个“大帽子”,惊慌之下开枪射击,子弹打在藤牌上丝毫不能伤及对方。

周星驰《鹿鼎记》中的虎头帽,见证大清雅克萨之胜和鸦片战争惨烈

待靠近俄军的战船后,数百藤牌兵跳入船中杀得俄军哭爹喊娘。此战杀死俄军30多人,俘虏15人,而藤牌兵无一伤亡,沙俄援军见状只得败退。

雅克萨城的守军迟迟未见援兵,早已人心浮动。

城外的清军又用大炮猛攻,炮弹所及之处已是火光一片,林兴珠令藤牌军抱柴草到城墙下点火,城上的守军开枪还击,却只能打在藤牌上。

内外交困之下,沙俄头目额里克舍只得乞降,立誓永不再来雅克萨。清军即释放俘虏700多人,以全胜赢得第一次雅克萨之战。

两个月后,待清军退回,沙俄背信弃义又重新攻占了雅克萨,并囤积粮草伺机反扑。

周星驰《鹿鼎记》中的虎头帽,见证大清雅克萨之胜和鸦片战争惨烈

闻讯后的康熙怒不可遏,第二年(公元1686年)命将军萨布素率2000精兵再攻雅克萨,又令林兴珠率400名藤牌兵随军参战。

当年六月初八,400名藤牌兵再显神威,配合大部队将沙俄侵略军杀得大败。此战俄军被杀七八百人,只剩66名幸存者。

公元1690年,沙俄不得不与清政府签订了中外第一个平等条约《尼不楚条约》,而这一外交的胜利,所依仗的是林兴珠和他麾下的藤牌军。

三、扬名海外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乾隆年间。

这期间的世界格局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沙俄经过彼得大帝的改革日益强盛,而西方列国也因为蒸汽机的发明步入了工业时代,唯有康熙的孙子乾隆皇帝,此时还以天朝上国的“十全老人”自居。

周星驰《鹿鼎记》中的虎头帽,见证大清雅克萨之胜和鸦片战争惨烈

公元1793年,英国派出以马嘎尔尼为首的使团,以为乾隆祝寿为名意图通过谈判打开中国市场,拓展海外贸易。

82岁的乾隆皇帝昏聩不堪,他对外国使团呈送的工业品很漠视,将其斥为“奇淫巧技”,至于马嘎尔尼等人,他仍然将其视作番国向天朝进贡的使者,赐给他们一堆礼物打发了事。

马嘎尔尼使团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仍然在中国境内停留了大半年的时间。

这期间,使团中有一个叫做威廉·亚历山大的画家,就将虎衣藤牌兵和晚清军队一起画进了作品里。

待马嘎尔尼等人归国后,威廉的那幅画令西方人感慨不已。

周星驰《鹿鼎记》中的虎头帽,见证大清雅克萨之胜和鸦片战争惨烈

步入工业文明的西方人简直难以想象,那个传说中强盛繁荣的中国,即将步入19世纪,居然还有这种近乎原始的战斗装备。

其实,虎衣藤牌在问世之初应该算得上是近战利器。

17世纪、18世纪的火枪,射程近、射速慢,而经过训练的虎衣藤牌兵翻滚速度快,自然不易被火枪击中。

即便击中,当时的火枪子弹威力不足,也难以穿透用桐油浸泡过的藤牌。

但到了18世纪晚期,先进的工业让火枪的性能得以强劲发挥,这时的藤牌显然难以抵挡子弹的攻击,也渐渐让西方人认定,那个庞大的东方帝国,就如同它的统治者一样暮气沉沉。

四、帝国斜阳

1840年,英军以鸦片贸易为由进犯中国沿海。

周星驰《鹿鼎记》中的虎头帽,见证大清雅克萨之胜和鸦片战争惨烈

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腐败的满清八旗军在洋枪洋炮下不堪一击,焦头烂额之际,清政府又想到了曾经大显神威的虎衣藤牌兵。

可笑的是,为了顺应朝廷,负责浙东战事的扬威将军奕经,战前在关帝庙内求到了一个上上签:“不遇虎头人一唤,全家谁敢保平安”。

奕经这样欣喜地上奏解释:“洋人者,即为羊人,遇到他的虎头军就等于羊入虎口,有来无回!”,一时间清廷上下莫不群情振奋。

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公元1842年3月10日,清军以虎衣藤牌兵为先锋,开始反击被英军攻占的定海。

当英军看到几百名身穿虎纹的士兵冲来时,还以为遇到了杂技表演团,直到看到他们手中挥舞的大刀才如梦初醒,于是列队举枪还击。

周星驰《鹿鼎记》中的虎头帽,见证大清雅克萨之胜和鸦片战争惨烈

此时英军使用的是前装滑膛枪,威力早非当年雅克萨守军所用的火枪所能比拟。

当一排排子弹出后,弹丸迅速穿透了藤牌直入士兵体内,经过战后统计,清军伤亡600余人,而英军只阵亡1人,这场荒诞的战斗,也成了虎衣藤牌兵最后一次出场。

随着这支特种兵的消亡,那个曾经跃马扬刀的大清帝国,就如同紫禁城外的那抹斜阳,沉沦于时代的风沙。

故步自封意味着守旧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参考资料:《清史稿》、《广阳杂记》

面积只有北京大的沙俄,拼死扩张背后的屈辱与恐慌

尸山血海打出来的日俄战争:饿狼击败了笨熊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