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都是壮年继位的唐朝,为什么依然陷入宦官之乱?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30 13:21:13
  • 栏目:历史
  • 来源:鸿儒说史
  • 9647 人围观

中国历史上对于朝政影响力最大的团体除了皇帝之外一直有两个,一个是以士大夫为首的官员集团,一个是内廷中的后妃外戚以及宦官集团。一般来说,皇权遭遇的比较大的威胁都是来自于官员集团,但是宦官集团在特定的时候依然有着掌权的机会。纵观唐代之前的历史,比较严重的宦官作乱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发生宦官乱政的主要原因在于东汉末年的几位皇帝继位时年龄都比较小,因此将朝政赋予身边的宦官才引发了政治危机。

但是唐朝与东汉末年不同,唐朝自从玄武门之变之后,就并不是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的方式来传承皇位的。在唐朝在选择太子的时候会考虑皇子的个人政治能力,为了避免出现小皇帝权力被夺得情况,在唐朝甚至还出现了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但是即使唐朝的所有皇帝都是在盛年继位,在唐朝中晚期依旧出现了宦官乱政,甚至弑杀皇帝的现象,这就十分引人注意了。唐朝的政治是如何从皇帝的手中逐步流向了宦官的手中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

皇帝都是壮年继位的唐朝,为什么依然陷入宦官之乱?

唐朝大明宫复原图

引言

一般我们认为唐代宦官乱政是从元和年间,宦官诛杀唐宪宗开始的。在唐宪宗被杀之后,朝廷的大权全部落到了宦官的手中。加上当时朝中大臣的党争形式愈演愈烈,宦官受到的胁制十分有限,他们利用两党的互相攻讦的机会,趁机从朝臣的手中夺取实权,当时的牛李二党为了获取政治优势,也主动交出了部分国家权力,至此,宦官更加肆无忌惮。

皇帝都是壮年继位的唐朝,为什么依然陷入宦官之乱?

被宦官杀死的唐宪宗李纯

到了后面唐文宗继位,他立志铲除朝中乱政的宦官,但是他对于牛李二党的官员都十分不信任,于是他便自己提拔两党之外的优秀人才来执行这一任务。一开始他启用了宋申锡来担任宰相,宋申锡将吏部侍郎王璠提拔做了京兆尹,希望其可以帮助自己一起诛杀宦官,而王璠居然向宦官告密,导致宋申锡被贬,后来死于贬谪之地。后来唐文宗又启用了李训作为宰相,希望其可以完成宋申锡没有完成的工作。但是后来的甘露事变伏兵败露,李训反而成为了乱臣贼子,被斩首示众。

皇帝都是壮年继位的唐朝,为什么依然陷入宦官之乱?

李训事败被杀

从上面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唐代晚期宦官权势之大,宦官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大的权力,主要是其在唐晚期已经掌握了国家的财政,行政,以及军事权力。

内外库府不分,财政大权旁落

在中国古代封建制政权中,国家财政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对农民的税收,但是其用途却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可以概括为皇帝自用的财产以及国家用度的财产,为了方便管理,历朝历代一般都会设置两个并行的财政部门来管理这两部分钱财,其中以国用为先也是不变的法则。对于这个道理,在《大学衍义补》中有着如此说明:

“虽有不足,亦不可取之于外。何则?军国之需不可无,奉养之具可以有可以无故也。”

在唐朝时,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政治制度,其财政收入被分流进入左藏以及大盈两个库府之中,其中左藏库中的钱财用于国家的开支,由朝臣执掌,而大盈库中的钱财是皇帝以及内廷的花销来源,由宦官执掌。本来这样的规定与之前的朝代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皇帝都是壮年继位的唐朝,为什么依然陷入宦官之乱?

唐代大盈库藏的瓷器

但是后来在第五琦担任度支盐铁使的时候,由于当时京城中将领云集,他们对于财政的索取得不到有效的节制,致使左藏库空虚。为了缓解中央财政的危机,第五琦决定将所有的财政收入都纳入大盈库中,这样虽然缓解了将领们需求无度的问题,但是国家的财政大权也全部落入宦官之手了。对于此事,在《旧唐书》中有如下记载

“及第五琦为度支、盐铁使,京师多豪将,求取无节,琦不能禁,乃悉以租赋进入大盈内库,以中人主之意,天子以取给为便,故不复出。”

后来唐德宗大历年间,虽然宰相杨炎在担任宰相时向唐德宗请求恢复左藏库的功能,并得到允许。但是由于当时国家的军权也已经旁落到宦官之手,因此即使左藏库恢复其功能,宦官们依然可以以军需为借口从左藏库中支取钱财,所以财政大权旁落的问题依然得不到良好的解决。

皇帝都是壮年继位的唐朝,为什么依然陷入宦官之乱?

晚唐宰相杨炎

宦官枢密使,瞒上欺下

仅仅有了财政大权还不足以让宦官们横行无忌,他们还需要在朝堂之上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唐代初年的典章中,要求宦官不能担任三品以上的职位,而在唐玄宗授予高力士,杨思勖为左右监门卫将军之后,宦官不能身居高位的规定便被彻底打破。

而在宦官乱政的唐朝中后期,宦官参与朝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担任军事将领,尤其是神策军的指挥,这个我们后再后面详谈,另一种便是担任枢密使的职位参与朝廷政事的制定。

枢密使在唐朝承担着收受表章,宣布诏令的职责,本来这一官职是自唐代宗时期开始授予宦官的,但是随着宦官专权的不断加剧,到了唐僖宗、唐昭宗的时候,杨复恭等宦官甚至开始抢夺宰相的权力。对于这件事,在《文献通考》的枢密院章节有如下记载:

“后僖、昭时,杨复恭、西门季元欲夺宰相权,乃于堂状后帖黄,指挥公事。”

皇帝都是壮年继位的唐朝,为什么依然陷入宦官之乱?

专权宦官杨复恭像

我们先来看枢密使对于朝政的影响,枢密使虽然只承担向皇帝呈送表奏的职能,但是这些表章在上呈给皇帝之前,都会被这些枢密使进行审查和筛选。所有对他们不利的奏章都会被他们扣下,并且借机在皇帝面前诋毁这些对他们不利的大臣。而枢密使的另一个职能是向官员们宣读诏令,这个职能的操作空间就更大了。宦官们在宣读诏书的时候,如果遇到对自己不利的决定,就会擅自对其做出更改,这让朝堂之上反对他们的声音销声匿迹。

虽然枢密使没有写文书的权力,但是宦官们在唐代晚期的时候会选择一些官职较小的官吏作为自己的亲信,然后由他们呈上自己需要的文书。由于宦官们在皇帝与大臣们商议朝政的时候可以侍立左右,因此对于皇帝的心理掌握的十分准确,这也让他们制定的表章十分符合皇帝心意。那么他们的亲信小吏们也便很快平步青云,窃取朝政,这样以来,朝廷的官员之中也插入了宦官势力。其对于朝政的把持更加牢固了。对于小吏掌权一事,我们以《旧唐书》中记载的滑焕为例:

“宪宗初即位,中书小吏滑涣与知枢密中使刘光琦暱善,颇窃朝权,吉甫请去之。”

皇帝都是壮年继位的唐朝,为什么依然陷入宦官之乱?

提议翦除宦官党羽的宰相李吉甫

独掌神策军,控制国家军事

唐朝初期政府实行的是隋朝的府兵制度,不过随着武则天以及唐玄宗时期的大量征战,府兵几乎被消耗殆尽。于是唐朝的军事制度发生了变化,在外依靠藩镇保护,而都城的防卫则依赖于禁军。禁军初创之时分为左右两军,而后逐渐变成了羽林,神策,神威,神武等组成的左右十军,其中神策军是最重要的一支。唐德宗时期由于发生了朱泚之乱,唐德宗开始不信任军事将领,于是设置了护军中尉以及中护军两个官职,让宦官窦文场,霍仙鸣担任,从此之后,神策军的指挥权便落入到宦官手中了。对于此事,在《旧唐书》中有着明确记载:

“德宗避泾师之难,幸山南,内官窦文场、霍仙鸣拥从。贼平之后,不欲武臣典重兵,其左右神策、天威等军,欲委宦者主之。乃置护军中尉两员、中护军两员,分掌禁兵,以文场、仙鸣为两中尉,自是神策亲军之权,全归于宦者矣。”

皇帝都是壮年继位的唐朝,为什么依然陷入宦官之乱?

唐代神策军

由于同时宦官还执掌着财政大权,因此在部队士兵的待遇以及武器装备上,神策军都远远好于其他禁军,其战斗力自然更强。与此同时各藩镇的将领为了让自己的军队获得中央的财政支持,纷纷上表请求让自己的部队变更为神策军的行营。对于此事,在《新唐书》中有如下记载:

“时边兵衣饟多不赡,而戍卒屯防,药茗蔬酱之给最厚。诸将务为诡辞,请遥隶神策军,禀赐遂赢旧三倍,繇是塞上往往称神策行营,皆内统于中人矣,其军乃至十五万。”

而在部队变为神策军的行营之后,其指挥权便落入了宦官之手,因此在唐代末期,宦官们不但掌握了都城附近的军事指挥权,在藩镇中也有着自己的军事力量,这也是他们后期可以废立皇帝,而不受中央以及藩镇干扰的重要保障。

皇帝都是壮年继位的唐朝,为什么依然陷入宦官之乱?

柳公权《神策军碑》

结语

宦官乱政无论在哪个朝代出现都会产生重大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宦官大多没有学识,执政能力也十分堪忧,只是凭借着皇帝宠信上位的他们自然没有办法让国家的建设做的更好。而唐朝的宦官乱政也是如此,直接将唐朝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唐朝的宦官之乱相较于其他的朝代还是有着比较明显的不同,第一,其成因并不是由于皇帝的暗弱,而是由于其对于大臣的不信任。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财政权还是军权的旁落都是由于皇帝对于大臣的怀疑导致。固然勤王的诸将“领需过度”,但是作为刚刚经历过大战的将领,为自己的部下要求补偿还是情有可原的。但是皇帝担心这些人将来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因此派自己信任的宦官执掌军政大权,全然不顾其能力如何。宦官乱政的始作俑者与其说是那些图谋不轨的宦官,倒不如说是被权力欲望蒙蔽了双眼,全然不顾国家与人民的昏庸帝王。


参考文献:#青云计划#

1.《新唐书》

2.《旧唐书》

3.《旧五代史》

4.《资治通鉴》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