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的藏书被学生夺走,举世哗然,雍正用两招让他身败名裂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3 09:55:06
  • 栏目:历史
  • 来源:小珏说历史
  • 6006 人围观

中国自古以来就对读书非常重视,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像中华民族这样,将读书看得如此重要。在封建社会,这是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最重要通道,即便是没有当官的学子,也会享有与普遍百姓不一样的特权。这是因为扎根在民众心中的观点始终认为,读书能够明理,能够分清善恶是非,读书人的道德标准也会更高。其实,也不尽然如此,清朝雍正时期,就出了这样一个斯文败类。

他叫做钱名世,是江苏武进人。由于学问大,被誉为“江左才子”,而且他也没有让人失望,在康熙三十四年,就在科举考试中高中探花郎。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已经到了巅峰,中举都不容易,何况是进士,更何况还是进士的第三名。

更为重要的是,钱名世不是我们认为的书呆子,只靠研究八股文才进入仕途。他的涉猎非常广泛,研究也非常深入,所以清廷安排他参加《明史》的编订。

恩师的藏书被学生夺走,举世哗然,雍正用两招让他身败名裂

中国历史上,历来有后来朝代编写前朝史书的传统。但是,由于存在很多敏感的禁区,《明史》编修相当复杂,持续了三个阶段,九十多年的时间。钱名世参与的,正是发生在康熙时期的第二个阶段。

虽然钱名世才华横溢,但毕竟还是小字辈。《明史》的总编是王鸿绪,编订工作是史学家万斯同负责,钱名世则是充当万斯同的助手。万斯同是黄宗羲的学生,史学功底相当扎实,可惜当时双目失明,只能凭借记忆口述历史,记录工作就是由钱名世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钱名世既是助手,更是学生,但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有人曾经描述过两人合作时的场景:

时钱亮工(即钱名世)尚未达,亦东海门下士,才思捷敏,昼则征逐朋酒,夕则晋接津要,夜半始归静室中。季野踞高足床上坐,钱就炕几前执笔,随问随答,如瓶泻水。钱据纸发书,笔不停缀,十行并下,略无罅漏。史稿之成,虽经数十人手,而万与钱实尸之。

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万斯同薪尽火传,既栽培了钱名世,又将所有学问倾囊相授,不至于后继无人。这本来是一段佳话,却全部被钱名世的贪婪自私所毁掉了。

康熙四十一年四月,万斯同病逝在工作岗位上。钱名世则按照他生前的遗愿,护送恩师的灵柩前往老家宁波安葬。万斯同的儿子万世标,听到丧报之后,北上迎接。但是,因为当时的信息不畅,这迎送之间,两波人竟然错过了。

钱名世将万斯同的灵柩送到老家后,却没有见到万世标。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等不及万世标回来了,万斯同的遗体急需安葬。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钱名世主动以孝子的身份主持了丧礼,也算尽到了自己的孝心。

恩师的藏书被学生夺走,举世哗然,雍正用两招让他身败名裂

钱名世这么做,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叫好,可他接下来的事情就不厚道了。办完丧事后,钱名世竟然以孝子的身份,将恩师的万卷藏书打包带走。要知道,万斯同不仅有儿子,而且还有两个孙子,怎么会让一个外人来继承这些珍贵书籍的。

万家当然不依,可钱名世是当时名士,又是朝中官员,实在拿他没有办法。后来,钱名世巴结上了年羹尧,对其百般吹捧,还多次写诗,未年羹尧歌功颂德,他所作的事,自然也无人敢吱声。

等到年羹尧倒台后,这件事才暴露出来。有人借机怂恿雍正,要将恰名士处死。雍正拒绝了这个提议,并不是怜悯,而是有了更绝的两个主意。他先让钱名世致仕,并让他带走两份“大礼”。

首先,雍正赐给了“名教罪人”的牌匾给钱名世。这是说钱名世,就是堂堂儒家败类,败坏了儒家的观念。绝的是,这个牌匾是御赐的,钱名世必须将它挂在家中的正堂里。每隔半个月,当地的知府和知县,都会奉命去检查。面对雍正这个冷酷无情、办事认真的皇帝,钱名世自然不敢不挂。

另一件大礼,就是一本诗集。在钱名世返乡之前,康熙让朝中大臣作诗,愤怒谴责这种仗势欺人、背弃师恩的行为。先后有五百八十多个大臣递交了自己的作品,大多数将钱名世骂得狗血淋头,另外有六人的诗,让雍正很不满意,还被流放到宁古塔。雍正让钱名世自掏腰包,将这些诗编订成《名教罪人诗》,回去之后好好学习。

通过这两件事,钱名世的嘴脸被大白于天下,雍正就是以这种高超的手段,让钱名世这位道貌岸然的读书人身败名裂了。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