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提出让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男人,最后为什么却肖声觅迹了?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8 12:56:06
  • 栏目:历史
  • 来源:指点江山
  • 6249 人围观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清军入关到溥仪退位,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

在清朝时期,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清朝的统治者,不仅统一了蒙古的各个部落,还把新疆和西藏纳入到了自己的版图之中,并积极维护着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在乾隆时期,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的世界大国的地位,被确定了。

第一个提出让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男人,最后为什么却肖声觅迹了?

更有甚者,在清朝最鼎盛时期,其版图西部到达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部到达漠北和西伯利亚,东部到达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部到达南沙群岛。共包含了五十多个民族,国家呈现出空前的统一。这一期间,清朝的帝王们也将专制主义推向了最高峰。

众所周知,不管历史上的朝代曾多么繁盛,它们都会随着历史的发展,最终,成为历史的尘埃。清朝也是一样,虽然,它曾经是那么的繁华,那么的鼎盛,但与此同时它也在逐渐的落后。尤其是到了清朝后期,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更是造成了这一不可挽回的结果。

想必,世人都知道清朝著名的“辛酉政变”,这个历史事件发生在一八六一年十一月二日。当时,皇宫里的两个太后慈安和慈禧,与奕䜣勾结在一起发动了此次政变。用杀头、发配边疆等手段,不仅剥去了“顾命八大臣”在朝中的职位,还消除了这些人对她们今后执政的影响。

这“顾命八大臣”分别是: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

第一个提出让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男人,最后为什么却肖声觅迹了?

从此之后,慈禧与慈安开始掌握朝政大权,垂帘听政。

自然,奕䜣也被提拔为了议政王。并且,他们还找人填补了宗人府宗令和内务府大臣的职位。朝中与他们沆瀣一气的官员,都因为自身的功劳,得到提升,如:曹毓英,就因为把热河政治局势的变化偷偷地报告给了奕䜣,于是,就立下了超乎常人的功劳,被提拔为了军机大臣。

除此之外,懂得时势,在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之前,咸丰十一年的八月初六日,他就上奏咸丰皇帝,以皇子年幼为理由,让两位太后来处理国家政事。结果,咸丰皇帝还没来得及将其发配边疆就死了,他却因此次政变逃过了一劫。

董元醇,因为看清了局势,并讨好了当权者,才使他免于祸患,并且,职位还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辛酉政变”发生后的不久,董元醇就从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晋升为了正五品的官员。然而,董元醇并不想止步于此,他升官发财的欲望,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第一个提出让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男人,最后为什么却肖声觅迹了?

过了几天,董元醇又上奏,说道:

“听说,仓场侍郎德全和廉兆纶等人,并没有给运输粮食迟缓的邢文富处罚,也没有把邢文富已经领到的钱款上交给朝廷,反而给了邢文富八百两纹银,这实际上,就是预支明年才应该领的钱。所以,奴才请求朝廷对这件事,进行调查和处理,一定要给百姓和朝臣一个交代。”

对于这件事,清廷似乎无心处理,只是让德全等人尽快给朝廷一个回复,最终,这件事以他们没有发给邢文富明年的款项,而落下了帷幕。然后,在一八六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以王世铎为首的大臣们,就一起向朝廷上书,呈递了《遵旨会议皇太后亲理大政事宜折》。

这里面,就包括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章程和流程。虽然,董元醇也在这份名单中,但是,他并没有起到中流砥柱的政治作用,所以,这份名单有他不多,没他不少,而且,董元醇本身就没有什么政治意义,也毫无利用价值。

第一个提出让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男人,最后为什么却肖声觅迹了?

到了一八六二年一月九日,董元醇又开始动了自己的小心思,他为了让统治者重视他,提拔他,又上奏了《辅翼圣学宜重德行而轻才华折》。在这本奏折中,一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大肆称赞自己的功绩,表扬了自己的先见之明。

奏折里这样写道:

“我之前上奏,让皇太后掌握政权,得到了皇上明确同意,现在,掌握职权的奸臣,都已经被处理干净了,朝廷内外一派新气象。各方的臣民,都感到很是欣慰,这都是皇太后的圣明和皇上多年来勤政修来的的福分。

可是,我之前请求在朝中选拔出一个大臣做皇帝的师傅,给皇上讲课探讨学习的事,到现在还没有任何动静,而明年春天,恰好是皇上读书学习的黄金时间,所以,这件事万万不能再推迟了。对于这件事,我本来是不能也不敢多加议论的,但是,身为效命皇上的臣子,我觉得,只要是有利于国家发展和兴盛的事情,都要一一把它提出来,把我所知道的都贡献给国家... ...”

第一个提出让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男人,最后为什么却肖声觅迹了?

可没想到的是,董元醇在这个奏折中所说的,能够担任皇上师傅之人的选拔原则,却是一个德行和品质都非常优秀的人,而有才华的人却不能当皇上的老师。说到这里,肯定很多人都猜出了董元醇的阴谋。董元醇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找一个心机不深的人来做皇上的师傅,让这个师傅感恩于他,以便于自己日后再得到皇上的提拔。

随后,董元醇竟然不顾当时社会所诟病的“僭越”,妄自参与议论,推荐了一大批官职较高的人来做皇上的师傅。然而,朝廷的对此事所作出的反应,恐怕要让董元醇失望了:清廷对他的奏折,并没有什么反应。这又说明什么呢?这就说明:董元醇被慈禧太后当枪用了一次后,就再无用武之地了。

直到第二年的六月,董元醇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了,叫做“董元章”,这在许多历史资料中,都可以查到。那么,董元醇为什么要改掉自己的名字呢?至今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史料解释,对此留下的遗憾,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参考资料:

【《清朝全史》、《清史稿》、《辛酉政变》】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