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三世如何破解“围城”之困?探究巴黎改造背后的军事考虑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13 08:33:33
  • 栏目:历史
  • 来源:雾中小站
  • 6708 人围观

提及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无论是文治武功或是赫赫声名,都难与其伯父拿破仑一世相提并论。但在巴黎的建设上则不然,拿破仑一世在位期间,巴黎只完成了零星建筑的建设。拿破仑三世则对巴黎进行了整体规划,并委任乔治·欧仁纳·奥斯曼出任塞纳省省长,推进巴黎大改造

可以说,现代巴黎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浪漫之都”,拿破仑三世及计划的执行者“奥斯曼男爵”功不可没。

拿破仑三世如何破解“围城”之困?探究巴黎改造背后的军事考虑

拿破仑三世及欧仁妮皇后慰问歌剧院建设工人,左侧的陪同者则是“巴黎改造”的主要执行者奥斯曼男爵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改造巴黎”确实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谓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但这并非拿破仑三世的全部目的。改造巴黎的背后,还隐藏着他的执政的想法——阻止未来可能的“叛乱”,防止叛军利用旧巴黎狭窄的街道,设置路障,挑战他的统治。

法国哲学家和城市社会学家“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就曾尖锐的批评道:“如果说奥斯曼开辟了林荫大道,如果说他规划了那些广场,那并不是为了优美的街景,而是为了用机关枪扫射巴黎”...

那么,拿破仑三世和奥斯曼男爵究竟对巴黎做了怎样的改造?巴黎人“武装暴动”指数的直线降低又与此有多大关联?

拿破仑三世如何破解“围城”之困?探究巴黎改造背后的军事考虑

因为没有什么能消灭巴黎人“搞事情”的传统,尽管最近这次并非武装暴动

巴黎的“围城”之困

在19世纪时,巴黎屡屡出现“围城”之困。但于别处不同的是,巴黎之困多数情况下都不是来自外国军队,而是法国人自己

在法国大革命后的动荡岁月中,巴黎城中充满了各派思想和舆论。无论是独裁、民主或其它,任意一派上台都必然会招致其它的反对,至1870年时已经有多个为起义或暴动推翻。

1852年,当拿破仑三世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时,终于有人注意到历次起义、暴动的一个关键因素——街道

拿破仑三世如何破解“围城”之困?探究巴黎改造背后的军事考虑

重新上色的照片:1848年革命期间,巴黎圣莫尔街上的层层路障(图源:Wiki)

19世纪的巴黎市中心,看起来就像一张蜘蛛网一样,各种狭窄的街道很容易被土石、夹具堵塞。那时想在巴黎搞点事情实在是太容易了,只要抄起家伙把街道一堵,一场“革命”可能就爆发了。

仅1830年至1848年之间,巴黎就爆发了7次武装起义。按照历史学家马克·特劳格特所说:1830年革命中巴黎城中有4000多个临时路障,到1848年革命时,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6000。

小小的路障看起来也许不起眼,却能极大阻碍警察和军队的镇压行动。所以到拿破仑三世称帝时,他决定对这些曲折、狭窄、治安问题丛生的街道做点什么。为此他委任“奥斯曼男爵”全面推行巴黎大改造。

注:拿破仑三世改造巴黎还有其它重要原因,如人口膨胀、卫生问题,以及狭窄的街道限制了交通,跟不上时代节奏等......

拿破仑三世如何破解“围城”之困?探究巴黎改造背后的军事考虑

巴黎街头:左侧为过去,右侧为如今

奥斯曼式改造

尽管解决“治安问题”并非巴黎改造的唯一目的,但奥斯曼男爵本人对此也有着鲜明的态度:在其回忆录第一卷中,他就指出“这是一个政策性问题而非城市规划问题”。

毕竟,自1830年七月革命始,巴黎和法国饱经暴动和冲突的创伤,此时的法国人比任何时候都向往秩序,而改造巴黎恰恰也有利于维护秩序与安全。

于是奥斯曼男爵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改造工程,首当其冲的就是道路修建,这是巴黎改造的重中之重。1852年巴黎改造开始时,巴黎城中的各类道路总长为239英里,1860年时增至261英里,至1870年奥斯曼离任时巴黎的道路达到了525英里,其中每五条路便有一条是奥斯曼主持修建的。而且道路也拓宽许多(从39英尺增至79英尺)。

拿破仑三世如何破解“围城”之困?探究巴黎改造背后的军事考虑

1870年,奥斯曼改造后的巴黎。其中图片中部的“中央市场”,直到百年后的1970年才被拆除

路有了,其它方面也得跟上!奥斯曼改造巴黎的另一个重点是“建筑”,奥斯曼任内除了致力于住房建设外,完善市政建设、社会福利也在考虑之内。巴黎改造期间,包括学校、教堂、剧院、医院在内的大批公共建筑拔地而起。在拿破仑三世的督促下,保障工人群体住房的“工人村”也得以建造。

同时,一些配套措施也在不声不响的改造着巴黎。巴黎城内的广场数量,从1852年的1座增至25座;医疗系统的改善,让医诊人数增长一倍,达到20万人次;更多的水库和引水渠让巴黎人喝上了质优价廉的水,道路照明系统也完善起来。

总之,到1870年时巴黎已经脱胎换骨,道路不再拥挤,各式报刊亭、凉棚也建立起来,瘟疫、霍乱等传染病不见了。夜幕降临时,3万盏路灯点缀下的街道熠熠生辉。此时,巴黎已经披上了现代化的外衣...

拿破仑三世如何破解“围城”之困?探究巴黎改造背后的军事考虑

塞巴斯托波尔大道下建造的新水管和下水道

“艺术破坏家”奥斯曼?

所谓“破旧立新”,立新往往以破旧为前提,而这一过程中往往会招致各方的反对。对奥斯曼而言也是如此,人们批判他的第一条,便是控诉他“对文化遗产的亵渎”之罪。

在巴黎改造的17年间,奥斯曼豪不妥协的拆掉了巴黎城内超过12000栋建筑。为此他遭到了从雨果、龚古尔兄弟、朱尔斯·费里等一批文人政客的饱和式打击。当1867年他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时,还自嘲到:“是作为一个艺术破坏家当选的”。

但奥斯曼也声明:“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有珍贵艺术价值的承载回忆的建筑被毁”。因为“城市遗产”的概念当时还不存在,所谓文物建筑也只是古代遗留或出自大师之手的建筑。按这个标准来看,奥斯曼并不算说了假话。

拿破仑三世如何破解“围城”之困?探究巴黎改造背后的军事考虑

反对者吐槽的另一点,是“奥斯曼式建筑”太丑。图为奥斯曼大道,两侧为典型的奥斯曼式建筑。

奥斯曼遭受的另一方面的指责,源自于大规模拆除建筑后,导致住宅缺乏、租金猛涨3倍,迫使大量工薪阶层、底层民众被迫迁往巴黎郊区。

拆迁重建、租金上涨、地产投机、工薪阶层外迁,这些都是事实,但在当时变革的大背景下恐怕也很难避免。但值得注意的是,拿破仑三世正是“专注改善平民住宅第一人”,工人村正是在他的督导下修建的。

当然还有“钱”的问题,奥斯曼改造巴黎17年,所费资金高达数十亿法郎(一种说法称折合如今约750亿欧元),多是举债筹得的(适度借贷)。这使其招致了众多怀疑的目光,直到普法战争后的第三共和国时期才逐渐消失。

拿破仑三世如何破解“围城”之困?探究巴黎改造背后的军事考虑

最后一点是“军事用途”,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治安问题”。对此奥斯曼从不否认,甚至当他在国会中解释改造费用为何如此高昂时,他还以“军事用途”为借口:既然国防的一部分,就理所当然的应该由国会出钱。

尽管当时多数人还是认可奥斯曼改造巴黎之功,但各方的舆论压力也让拿破仑三世压力山大。最终,在普法战争爆发前6个月,奥斯曼被拿破仑三世免职,而他一手缔造的新巴黎很快也将迎来新的考验...

拿破仑三世如何破解“围城”之困?探究巴黎改造背后的军事考虑

本是想御驾亲征,却不料是在“千里送人头”

巴黎改造,军事用途几何?

关于奥斯曼改造巴黎,在军事上究竟有多少价值?这个恐怕很难说的清。因为在1870年之后,巴黎城中只爆发过一次武装起义,即巴黎公社运动

但在运动爆发之初,奥斯曼所修建的那些大道,并没发挥可以快速调动军队的作用,因为当时多数的法国军队都还在普鲁士军队的战俘营里。反倒是巴黎公社的社员们,利用大道的优势在几处战略要地堆起大石、筑起堡垒...

等到5月份,凡尔赛的军队以五倍兵力围攻巴黎时,他们往往是避开大路,沿着小巷、小路有条不紊的推进,通过凿壁穿墙对公社的街头堡垒进行侧翼包抄。

拿破仑三世如何破解“围城”之困?探究巴黎改造背后的军事考虑

巴黎公社运动:再宽的路,只要时间足够,街垒还是可以筑起来的

从巴黎公社运动时的实际来看,奥斯曼所修建的大道不仅没能像人们判断的那样——“方便快速调军镇压”,反倒是有些彻底颠覆人们设想的感觉。当然这还需要考虑到普法战争失败,第二帝国垮台,巴黎城防空虚的原因。

但无论如何,自1871年之后巴黎人“武装暴动”指数呈直线降低,再也未爆发如19世纪上半叶那种此起彼伏的武装起义或暴动。至于其中城市规划的功劳与作用,恐怕再来一次“实践”(武装起义)才能确定了...

参考文献:

《奥斯曼与巴黎大改造》

《奥斯曼时期的巴黎城市改造和城市化》

《巴黎重建中的金钱与政治》

《建造巴黎的人:乔治·欧仁纳·奥斯曼传记》

《拿破仑三世与巴黎重建》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