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造反派干扰军工厂 军管进厂才遏制住

  • 小编 发布于 2020-06-24 21:00:25
  • 栏目:历史
  • 来源:环球网军事
  • 6935 人围观

1965年,刚搞完“四清”运动。出于对国际形势变化的应对,毛主席指示“三线建设要抓紧”,并说“三线建设不好,我睡不好觉”。一时,全国各大城市涌现出“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黎阳人在三线这片热土上,不畏风雨、奋力拼搏,一干就是几十年,写下了三线建设光辉的一页。

奔向建设人民兵工厂的战场

1965年7月的一天,我们在沈阳黎明厂工作的八位同志(袁名鑫、孙一庚、刘凯、凌家骏、戚正、孙必源、杨建光和我)被组织上指定为建设黎阳厂(即黎阳机械厂)的先遣者。

我们毅然离开大城市,抛开个人的一切困难和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组成了一个战斗集体,与三机部第四设计院以薛元章同志为首的一些同志,一起来到了贵州省平坝县,开始了黎阳建设的初步设计和工艺设计。

文革期间造反派干扰军工厂 军管进厂才遏制住

平坝是个落后的城镇,厂区选址在山沟里。因为以洞为定点,我们就直奔菜花洞而去。

文革期间造反派干扰军工厂 军管进厂才遏制住

那里除了有条羊肠小道外,没有公路、水、电等基本设施。建工厂首先要搞“三通(水、电、路)一平(平整路面)”。那时搞建设还有许多条条框框,如工厂必须远离大中城市,不少于50公里;厂房单个建筑最大不许超过2000平方米;公路、管路、线路必需隐蔽、锅炉、房屋等从空中看不见;厂房要盖、埋或进洞;土建是低标准“干打垒”等等,把工厂建设得看起来不像一个工厂,才算符合要求。今天听起来,那些简直像笑话,而当时就这样搞的,至今厂里还有不少那时的遗迹。

工厂建设的干扰来自“造反”

1966年初,航空部正式宣布了黎阳厂的领导班子:薛绍南、王新民、王鉴、姚克佩。第一批干部约三十余人来到了建设现场。

满怀建设豪情的干部队伍,从搞“三通一平”开始,掀起了工厂建设的热潮。除了大上基本建设,还要一小部分同志搞生产准备。那时的建厂方针是“三边”:边建设、边生产、边设计。广大的建设者们不分内行外行,分内分外,白天黑夜,浑身的干劲。

1966年5月,“5·16通知”在全国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烽火,建设工地不平静了,“大串联”也到了工厂。在一月反革命夺权事件的影响下,1968年5月,“造反派”夺了工厂的权,这对坚持建设三线的广大干部是残酷的打击,无疑也是建设生产进程的极大干扰。其后的日子,“极左路线”干扰严重。造反不仅以莫须有的罪名残害干部,而且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文革期间造反派干扰军工厂 军管进厂才遏制住(2)

更严重的是,极左思潮干扰工厂建设,什么分散成村落化,羊拉屎,钻山洞,把工厂建设得七零八落,甚至要求搞游动试车台,即用几十辆卡车组成车队,试车台可到处跑动,像游击队等,这些,理所当然受到坚持正确建厂方针的干部职工的竭力抵制,当然“造反派”会拿你当技术权威批斗。乌烟瘴气弥盖了工厂。1969年10月,军管进厂,把“造反派”送进学习班,“极左”干扰才有所收敛。

1969年,军管进厂后,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推动下,建厂气氛又开始热烈,广大职工把热情投入到工厂发动机和大干歼六Ⅲ工装上来。

1970年初,为了协调生产,上级领导机关批准把180厂撤销搬迁到460和红湖厂。其中,齿轮、附件机匣、中小钢件三个车间迁到黎阳厂。34车间进洞,花了一年多时间增建了1号厂房,即现35车间与36车间,黎阳厂这时才形成了今天军品生产分工格局。

一轮黎阳在大三线升起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结束了十年动乱的干扰,拨正了航舵,工作重心转移了。

文革期间造反派干扰军工厂 军管进厂才遏制住(3)

七十年代末,黎阳试制成功某型发动机,这些无疑给黎阳科研生产带来了生机。黎阳正在升起,并由此踏上第二次创业的征途。

三线的发动机厂所不但适时地向空、海军提供新研装备,同时也敢于承担风险,以借款方式投入,开始出口的某改型延寿机的研制。

截至1993年,共研制了5个型批,出口7个国家数百台发动机,为我国创汇约4~5亿美元,也加强了与友好国家合作。共派出国专家100余人次,并为他们修建大修线两条。

通过70年代的实践,为加强贵州航空发动机厂、所间的协同作战,在贵州省航空工业管理局的策划下,1981年,贵州发动机厂、所成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实体,即黎阳机械公司……

文革期间造反派干扰军工厂 军管进厂才遏制住(4)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