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变:唐文宗和宦官奋力一搏,却输个精光

  • 小编 发布于 2020-06-27 12:56:58
  • 栏目:历史
  • 来源:世界大历史
  • 7457 人围观

开成四年(839年),唐文宗和大臣周墀闲聊时,悲伤地说道:“赧(周赧王)、献(汉献帝)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他口中的家奴不是别人,正是臭名昭著的宦官。唐文宗说这番话时,已然遭受了来自宦官的重创。

提到宦官,或许很多人会想到秦朝赵高专权,指鹿为马的经典故事。在中国几千年的王朝史中,宦官作为王权制度和皇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情况下扮演着王权和皇权代言人的角色,且存在着滥用权力以谋私利的现象,这也是宦官给人留下恶劣印象的主要原因。而唐朝的宦官十分特别,他们不仅滥用权力,还能废立皇帝,可以说,他们凌驾在皇权之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唐朝的宦官掌握了天子禁军的领导权。

唐朝的宦官领导天子禁军,发端于唐玄宗时代,定型于唐德宗时代,成熟于唐宪宗时代。军队是一个政权的核心力量,当宦官领导禁军后,他们便拥有了守卫自身利益的终极武器。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和左神策军护军中尉(以下简称左军中尉)吐突承璀谋废太子,支持太子的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以下简称右军中尉)梁守谦与王守澄、韦元素等遂发动政变,杀死唐宪宗和吐突承璀,扶持唐穆宗继位。宝历二年(826年),唐穆宗之子唐敬宗因虐待宦官,遭到宦官刘克明的杀害,而后,梁守谦、王守澄等指挥禁军平定刘克明的叛乱,拥立唐敬宗之弟唐文宗继位,重新稳定政局。

短短六年间,宦官两次弑君,这令唐文宗如鲠在喉,寝食难安。唐文宗不同于贪图玩乐的哥哥唐敬宗,他励精图治,立志振兴唐朝,于是,他在心中开启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并暗中展开了行动。


甘露之变:唐文宗和宦官奋力一搏,却输个精光

▲唐朝后期的皇帝世系图

先行者:一个正直的宰相

唐文宗继位后,困扰他的问题不是只有宦官专权,还有牛李党争。牛李党争发端于唐宪宗时代,形成于唐穆宗时代,牛党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李党以李德裕为领袖,两派成员互相排斥,一派得势,必将打压另一派,这就导致朝堂上的政治斗争日趋激化,迫使那些中立的大臣要么加入李党,要么加入牛党,不然就无法保证仕途顺利,甚至不能在朝廷立足。

唐文宗厌恶愈演愈烈的牛李党争,加之梁守谦死后,成为宦官领袖的王守澄愈加飞扬跋扈,扰乱朝纲,这就促使唐文宗急切改变现状,于是,他开始在那些中立的大臣中寻找值得信任的政治帮手。功夫不负有心人,唐文宗终于找到了一个名叫宋申锡的翰林学士。

宋申锡是进士出身,性格耿直,历经唐宪宗、唐穆宗两朝,既不参与牛李党争,也不附和宦官势力,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唐文宗对宋申锡进行考察后,认定宋申锡是一个忠厚之人,于是在太和四年(830年)找宋申锡秘密谈话,说出心里话:“宋爱卿,你只要能联络外廷大臣,帮朕铲除宦官,朕就任命你为宰相。”宋申锡闻言,先是一惊,然后答应下来。

甘露之变:唐文宗和宦官奋力一搏,却输个精光

▲王守澄的影视剧形象(右)

没过多久,急不可耐的唐文宗便飞速提拔宋申锡为宰相,以敦促宋申锡赶紧行动。宋申锡为报君恩,任命王璠为京兆尹,并把唐文宗的密旨告诉王璠,开始了行动。不料,王璠害怕惹祸上身,偷偷把宋申锡的计划泄露给了王守澄,于是,王守澄和亲信郑注紧锣密鼓地制定计划,展开了反击。

太和五年(831年),王守澄采纳郑注的计策,诬陷宋申锡密谋拥立漳王李凑。唐文宗信以为真,让王守澄调查此事,王守澄抓捕宋申锡的亲信王师文等相关人员,用严刑拷打迫使王师文等承认罪行。大臣畏惧王守澄的权势,纷纷附和王守澄,而宋申锡也没有为自己伸冤,坦然承担了莫须有的罪名。最终,宋申锡谋反的罪名坐实,唐文宗在王守澄的干预下,免宋申锡死罪,贬宋申锡为开州司马,降封李凑为巢县公,其余受牵连者也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宋申锡得罪宦官,其仕途走向终点,最后在太和七年(833年)去世于开州。而对唐文宗来说,他铲除宦官的计划也宣告破产了。

神奇组合:一个多才的医生和一个精明的政客

“宋申锡事件”不仅挫败了唐文宗铲除宦官的计划,也让这位年轻的皇帝明白了冲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或许是为补偿自己一时冲动给宋申锡带来的灾祸,当他得知宋申锡去世后,允许宋申锡归葬故乡,魂归故里,以示宽恩。此时,唐文宗已经26岁,他再也不是血气方刚的毛头小子,在和朝中各种政治势力长年累月打交道的过程中,他深切体验到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当然,唐文宗并未因此放弃自己心中的梦想,只是重新隐藏了起来而已。

甘露之变:唐文宗和宦官奋力一搏,却输个精光

▲唐文宗的影视剧形象

兴许是心情抑郁的缘故,唐文宗在太和七年(833年)年底忽然患上祖传的风疾,以至于连话都说不成了。宫中的太医虽然使尽手段,唐文宗却依然不见好转。这时,王守澄盛赞郑注医术高明,推荐郑注给唐文宗治疗风疾,唐文宗半信半疑,接受了郑注的治疗。没成想,唐文宗吃过郑注的独家秘方后,风疾居然明显好转了。此外,唐文宗还发现郑注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特别会讨自己欢心。从此,郑注成为唐文宗身边的大红人。

在此之前,唐文宗对郑注的印象并不太好。郑注身为王守澄的党羽,在朝中收受贿赂,帮助王守澄为非作歹,是一个十足的小人,“宋申锡事件”便是由他一手策划的。但是当唐文宗和郑注接触后,却很快改变了对郑注的看法,这不得不让人好奇郑注到底是何方神圣?

郑注是一个江湖医生,却从不坑蒙拐骗,凭借自己高超的医术游走于权贵门下。他如同一个销售天才,在推销自己独家秘方的同时,还能和自己的客户做朋友。元和年间,郑注投奔节度使李愬(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的名领),深得李愬宠爱,李愬于是任命他为自己的属官,而郑注凭借自己和李愬的亲密关系,在军中作威作福,这便惹怒了监军王守澄。王守澄忍无可忍,找到李愬,要治郑注之罪时,李愬夸赞郑注是一个“奇才”,并建议王守澄务必认识郑注一下。

随后,郑注接受李愬的派遣,亲自拜见王守澄。起初,王守澄不给郑注好脸色,后来,王守澄发现郑注思维敏捷,能言善辩,不禁惊喜万分,当即决定和郑注做朋友。王守澄入朝为官后,也带上了郑注,让郑注做自己生活和政治上的帮手。这次,郑注又凭借自己和王守澄的亲密关系,在朝中贪污受贿,把自己的府邸当成了收款机。而今,郑注借助给唐文宗治病的机会,又取得了唐文宗的信任,他在朝中愈加炙手可热起来。

太和八年(834年),郑注照例接受贿赂,把一个名叫李训的人推荐给了王守澄,王守澄又照例把李训推荐了给唐文宗。唐文宗召见李训后,对李训十分满意,随后不顾李德裕等大臣的劝阻,迅速提拔李训为翰林侍讲学士。同年,唐文宗把郑注从潞州召回长安,任命郑注为太仆卿。一时间,李训和郑注成为唐文宗的两大宠臣,在朝中大有飞黄腾达之势。

甘露之变:唐文宗和宦官奋力一搏,却输个精光

▲唐文宗的影视剧形象

李训,原名李仲言,是进士出身,前宰相李逢吉的侄子。李训身材魁梧,相貌俊朗,谈吐大方,出口成章,且性格精明,善揣人意,是叔叔李逢吉政治上的得力帮手。唐敬宗时,权倾朝野的李逢吉被贬出朝廷,出任节度使,李训受到牵连,也被流放象州。其后,李逢吉被调任东都留守,李训也被赦免,和叔叔在洛阳在洛阳重新团聚。

年过七旬的李逢吉渴望复出,重新担任宰相,善于察言观色的李训知道叔叔的心事后,便提出了贿赂郑注,以求升迁的建议。李逢吉对侄子的建议欣然同意,并拿出数百万金帛珍宝资助李训,李训不负所托,不仅让自己摆脱了困境,也让叔叔摆脱了困境。李逢吉在李训的帮助下,虽然因身体老迈没有入朝担任宰相,却以司徒的身份致仕,安享晚年,在太和九年(835年)以78岁高龄去世,享受到了赠太尉,赐谥“成”的待遇。

论政治眼光,郑注是一个只会依仗权势谋取私利的政客,李训则是一个懂得借势追逐最高权利的政客。李训通过对唐文宗察言观色,探知了唐文宗隐藏在心中的那个秘密,他在和唐文宗谈话时,不断试探唐文宗,以确认唐文宗是否真想铲除宦官。最终,唐文宗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重新看到了铲除宦官的希望,把心中的想法向李训坦白,李训当即表示自己愿意为唐文宗赴汤蹈火。

当郑注知道李训的政治立场发生转变后,也迅速改变了政治立场。一方面,他的仕途是否顺利昔日取决于王守澄对他的信任,如今取决于唐文宗对他的信任。另一方面,李训是由他推荐的,一旦类似“宋申锡事件”的事情再次发生,必将祸及自己。于是,郑注和李训合谋,以宦官亲信的身份作掩护,开始为唐文宗秘密出谋划策,对宦官展开了行动。

甘露之变:唐文宗和宦官奋力一搏,却输个精光

▲唐朝大臣的影视剧形象

血色长安:一个新兴集团的末日

李训和郑注经过一段时间的谋划后,为唐文宗设计出了一个“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把牛党成员和李党成员赶出朝廷,安插自己的党羽;第二步,分化瓦解王守澄的党羽,削弱宦官势力;第三步,埋伏亲兵,把宦官聚而歼之。

唐文宗看到这个方案后,两眼冒出金光,当即敦促李训和郑注赶快行动。随后,李训、郑注利用牛党与李党的矛盾,在太和八年(834年)十月任命李宗闵为宰相,外放李德裕。同年年底,李训把好友王璠从地方调回朝廷,任命王璠为尚书左丞。这个王璠正是导致“宋申锡事件”发生的始作俑者,如今他也和郑注一样,暗中改变了政治立场。

进入太和九年(835年)后,李训和郑注加快了行动。这年五月,两人注利用右军中尉王守澄和属下右领军将军仇士良的矛盾,提拔仇士良为左军中尉,使仇士良和王守澄平起平坐,达到了分化宦官集团的目的。六月,两人制造冤案,把李宗闵外放,并再次利用王守澄和其他宦官的矛盾,把韦元素等外放。此后数月,两人挟战胜之威大规模清洗牛党成员,使牛党成员彻底远离了朝廷。与此同时,唐文宗接连赐死韦元素、陈弘志(据史书记载,就是他杀死了唐宪宗)等四位宦官,对宦官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在此期间,李训和郑注大量提拔自己的党羽,把贾餗、韩约、罗立言、舒元舆、郭行余、李孝本等安插到朝廷重要位置,使自己控制了朝政。

九月,唐文宗采纳李训和郑注的计策,提拔王守澄为左、右神策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剥夺了王守澄的兵权。一个月后,唐文宗赐死王守澄,为祖父唐宪宗报仇雪恨,对宦官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接下来,就要对以仇士良为首的新兴宦官动手了。

甘露之变:唐文宗和宦官奋力一搏,却输个精光

▲唐宪宗的影视剧形象

就在这时,李训和郑注发生了斗争,李训眼见成功在望,以“中外协势以诛宦官”为由,排挤郑注为凤翔节度使,使郑注远离了朝廷中枢。王守澄死后,李训和郑注的分歧愈加明显,郑注主张在王守澄的葬礼上设计杀死仇士良等,李训则主张在大明宫设计杀死仇士良等。最终,李训的意见占据上风,他放弃郑注的想法,决定单独行动,以争夺铲除宦官之功。

十一月,李训把自己的党羽王璠、贾餗、韩约、罗立言、舒元舆、郭行余、李孝本等全部安排到位:王璠和郭行余担任节度使,领导京城外的军队;韩约担任左金吾卫将军,领导宫内的军队;罗立言担任京兆尹,控制长安城;其余人等皆位居要津,配合本月二十一日的行动。

在唐文宗焦急和紧张的期盼中,二十一日很快来临。这天,韩约声称所部士兵在左金吾杖院的石榴树上发现了甘露,甘露是祥瑞,唐文宗佯装不敢轻信,先派宰相李训带领文武百官前往查验,李训回来后,认为这不是真甘露。唐文宗佯装反对,又派左军中尉仇士良、右军中尉鱼志弘带领宦官前往查验。此时,李训在丹凤门外早已埋伏好兵马,等仇士良等带领宦官离开含元殿后,李训连忙叫来王璠和郭行余,让他们各自率领河东兵和邠宁兵前往左金吾杖院,和韩约的金吾兵里外夹击宦官。

李训命令下达后,王璠紧张得面无血色,郭行余自信满满。但巧合的是,邠宁兵不见动静,只有河东兵加入了行动。让一个心中慌乱的人带领士兵战斗,王璠能取得胜利吗?唐文宗和李训看到此景,心中不免一惊,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王璠只得硬着头皮上了。

正当唐文宗和李训为王璠能否成功疑虑时,忽见仇士良等全体宦官一路小跑,冲进含元殿,大声喊叫韩约要谋反。原来,仇士良等进入左金吾杖院后,发现韩约满头大汗,心中不免生疑,此时一阵风起,幕后又出现了全副武装的士兵,仇士良等一瞬间知道了怎么回事,当即拔腿就跑,回到含元殿,把唐文宗架上软舆,直奔宣政门而去。

李训眼见形势逆转,慌忙让韩约带领金吾兵、罗立言带领京兆逻卒、李孝本带领御史台从人三面夹击宦官,一时间,含元殿大乱,十几个宦官被杀死或受伤。而仇士良等早已挟持唐文宗逼近宣政门,这时,李训不顾君臣之礼,攀上唐文宗的软舆,请求唐文宗不要离开,唐文宗怀着对李训的极度失望,呵斥了李训一顿,唐文宗旁边的宦官则奋力殴打李训,把李训打落在地。最终,仇士良等架着唐文宗等成功进入宣政门,回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甘露之变:唐文宗和宦官奋力一搏,却输个精光

▲大明宫的平面图

俗话说:我的地盘我做主。仇士良等很快发布军令,出动神策军,在大明宫和长安城内展开大规模搜捕,把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以及王璠、罗立言等全部抓捕。与此同时,神策军发动无差别进攻,屠杀官吏和百姓一千六百多人。此外,神策军趁机抢劫众多无辜官员的府邸,把一个个原本富裕的家庭变得一无所有。长安城中的恶少年更是趁火打劫,在杀人越货之时互相进攻。

太和九年(835年)11月21日,或许是唐朝历史上,在没有发生战争的情况下,最混乱、最血腥的一天。一天后,长安城内的混乱停息。几天后,李训在终南山被捕杀,王涯、王璠、贾餗、罗立言、舒元舆、李孝本、郭行余在长安独柳树下被腰斩,郑注在凤翔被诛杀,韩约在长安崇义坊被捕杀,这些人的亲属,不论亲疏远近,还是老人儿童,也全部被处死,妻女不死者皆没为官婢。

在众多被杀的官员中,只有王涯资历最老,看上去最无辜,他历经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五朝,却碌碌无为,贪恋权位,甘做橡皮图章,任人驱使。李训主政期间,让王涯负责征收本已沉重的茶税,王涯尽职尽责,惹怒了天下百姓。王涯在去刑场的路上,百姓大骂不止,甚至投瓦砾击之。王涯在政治上是平庸的,实际上却作恶甚多,或许这就是“平庸之恶”吧?

甘露之变:唐文宗和宦官奋力一搏,却输个精光

▲仇士良的影视剧形象

唐文宗作为“甘露之变”的总策划者,在事变那天遭到了仇士良等宦官的侮辱。从此,唐文宗沦为宦官的橡皮图章,第二年,唐文宗改元开成,开成是一个好听的年号,唐文宗却一年比一年抑郁起来,开成四年(839年)十一月,唐文宗说出开篇那句话后,因病情加重,彻底不再上朝。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唐文宗驾崩,享年33岁。

纵观“甘露之变”的经过,这是一个放大版的“宋申锡事件”。唐文宗像一个赌徒,他既无识人之明,也无政治才能,却想毕大功于一役,以革百年之弊,这怎么能成功呢?“甘露之变”后,宦官的权势达到顶峰,但仇士良等并没有因私怨废黜唐文宗,而是继续维持唐文宗的帝位,这表明宦官的权势依附皇帝而存在。皇帝和宦官相爱相杀,却不能分开,这或许就是皇帝制度下特有的畸形关系吧?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