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酒仙刘伶,醉后何妨死便埋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4 18:54:15
  • 栏目:历史
  • 来源:依然故我17914745
  • 5256 人围观

前言

刘伶魏晋时期人物,当时的“竹林七贤”之一。以好饮酒,狂放不羁而闻名于世,直到现在,还为许多人所熟知。网上搜索,也可见相关的文章。不过,大多是截取他的一些轶闻趣事以娱读者,缺乏系统和客观的描述。本人不才,且尝试比较全面的展示刘伶这个酒仙的情况。

一、人物简介

本名刘伶,字伯伦,别称醉侯酒仙刘参军,生活在三国时期魏国末期以及西晋初年。西晋时期沛国(今安徽宿县西北)人。他的生卒年月不详,一说约公元221年——公元300年。在“竹林七贤”中他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身材矮小,大约不足一米五的样子吧。而长相丑陋,一脸的大胡子。为人无拘无束、放浪形骸,但却默言寡语,从不滥与人交往,对人情世故也显得漠不关心。

一代酒仙刘伶,醉后何妨死便埋

唐。孙位《高逸图》中的刘伶形象

二、人物生平

(一)时代背景

由于没有详细记载,刘伶的家世已经不可考,姑且以他出生在公元221年论。那一年是农历辛丑年,正处在汉朝灭亡之际,各路豪杰争雄,狼烟四起。由于传言汉献帝已死,汉中王刘备下令披麻带孝,为汉献帝举行丧礼,此后在成都称帝。曹操孙权等大的军阀之间彼此争夺地盘,天下大乱,人民流离失所。斯情斯景之下推测,刘伶出身即非名门望族,也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人家,生活相对安定,受到了不错的教育。因为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呀。

(二)步入仕途,才无所用,放浪形骸

青年时期的刘伶,应该就步入了仕途。那时的知识分子是稀缺之物呀,况且那时的知识分子大多都具有扶邦济世的思想。再说那个时代,“学得文武技,售于帝王家”,知识分子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走。这不是笔者妄加揣测,是有据所推论的。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而“竹林七贤”大约形成于公元240年公元249年之间,而刘伶正是由于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理想不能实现,才纵情于酒,与嵇康等人相遇,形成“竹林七贤”的。史载他曾在建威将军王戎手下当参军,因为无所作为而被罢官。实际上是他的主张不被统治者所欣赏而已。王戎也是“竹林七贤”之一。

一代酒仙刘伶,醉后何妨死便埋

元。赵孟頫行书《酒德颂》

那里的刘伶,二十郎当岁,饱读诗书,腹有才华,初入仕途,意气风发,希望安邦定国济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十分清楚当时的社会现实。当时三国并立,互相争雄,征战不断,百姓生灵涂炭,民力匮乏。他希望象汉初那样,无为而治,给老百姓提供好的生存环境,恢复民力。然而三国间势不互立,战争需要钱粮物资,只能增加苛捐杂税,他的建议如何能够被采纳呢。失意的他就灰心失意,纵情山水之间,杯盏酒物之中了。

(三)竹林七贤

公元240年左右,正始(三国时期魏国第三位皇帝曹芳年号)年间,流连于山水酒肆之间的刘伶,与当时著名的才子稽康阮籍相遇了。相谈之下,颇为投机,互相欣赏,遇上时便有说有笑,携手共游山水,对于有没有家产根本不介意。后来,又与山涛向秀王戎阮咸等结识。由于七人常常在一块谈天论地、结伴游乐、一起喝酒,又都才华横溢,负有贤名,时人便称他们为“七贤”;还因为他们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市西南三十公里处吴村镇境内)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时人便把他们与地名合称为“竹林七贤”。这便是“竹林七贤”的来历。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其他人相对比较节制。

“竹林七贤”的作品或思想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他们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一直受人们尊敬。

他们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不过他们的思想倾向并不相同。刘伶与嵇康、阮籍、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全一。在政治上的分歧则更明显。刘伶、嵇康、阮籍等感情在魏国上,对已经成为取代之势的司马集团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向秀是在嵇康被害之后被迫当官;其他几人都先后仕晋了。

不过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这种不合作的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公元262年,魏司马昭“言论放荡,害时乱政”为借口,杀了名士嵇康。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东西了。

一代酒仙刘伶,醉后何妨死便埋

中国画《鹿车片锸葬刘伶》

(四)坚持己见,不愿为官

公元265年,曹魏实际当政的权臣司马昭死了,其子司马炎取代了曹魏政权,建立了新的政权,改国号为,定都洛阳。不过到公元280年的时候才统一全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建国之初,司马炎考绩官员,选拔任用。当时还在建威将军幕府下任参军的刘伶自然也参加了这次策试。结果他仍坚持无为而治的思想,自然得不到任用。同辈的人都因考核优异而升迁,唯独他老人家因无所作为而遭到罢官。这一年,他45岁了,在当时也算是老了。

在回乡的途中,旅经北芒山,借宿在某客舍,他写下了《北芒客舍》古体诗一首,这是他仅存两首作品之一,我们一起欣赏。

北芒客舍

泱漭望舒隐,黮黤玄夜阴。寒鸡思天曙,振翅吹长音。

蛟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陈醴发悴颜,巴歈畅真心。

緼被终不晓,斯叹信难任。何以除斯叹,付之与瑟琴。

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襟。

北芒:即北邙,山名,在今河南洛阳北,是洛阳北御黄河的重要屏障,东汉、魏、晋时达官贵族死亡后多葬于此。

客舍:犹言客居、寄居。

(yang平声)(mang三声):不明的样子。望舒:神话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神,后常代指月亮。

(dan四声)(yan三声):昏暗的样子。玄夜:黑夜。

寒鸡:指在半夜时分不按一定时间啼叫的荒鸡。古时迷信认为半夜鸡鸣为不详的恶声。,这里指鸡叫。垂长音,拉长声音啼鸣。

(rui四声):一种似蚊的昆虫,头小,色黑,吸人畜血液。丰草:丰茂的草。

(li三声):甜酒。陈醴,陈酒。巴歈(yu二声):亦作巴渝,歌舞名。《晋书.乐志》记载为"巴渝舞"。緼被:用乱麻做成的被子。不晓:到不了早晨。因蕴被不暖,难过寒夜,故说“緼被终不晓”

译文:月亮被云层遮住而昏暗不明,漆黑夜晚黝黑阴森。寒天里的鸡以为天将亮,扇动翅膀发出长长的鸡啼声。蚊虫聚集在茂密的草丛中,萧瑟的树林中散落一地枯叶。喝下陈年的甜酒让憔悴的面容泛起红晕,心中畅怀高唱巴渝歌声。在乱麻破絮的棉被中迟迟等不到天亮,如此悲叹实在让人难以承担。如何才能排遣消除掉满腹的愁怀,唯有抚琴弹瑟,一抒衷肠。在半夜中扬起长笛声,听到此音乐让自己心情渐渐地平复。

全诗抒发了罢官后忧愤的心情,可以品味出黑暗的社会现实与作者积极进取的志向之间的矛盾。

公元266年,即泰始二年,朝廷派特使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而刘伶对当时的朝廷已经失望透顶了,他听说朝廷特使已经到村口了,赶紧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后脱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朝廷特使看到刘伶后深觉这乃是一个酒疯子,于是掉头就回去了。从此,刘伶一生再也没有作官,老死家中。

一代酒仙刘伶,醉后何妨死便埋

刘伶病酒

(五)避世而居,借酒浇愁,直到终老

从此以后,他便避世而居,天性嗜酒的他更加饮酒无度了,直到终老。他老人家活了80岁,真是酒仙呢。

也许就在这个时候,他写了一篇骈文《酒德颂》。

酒德颂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肤,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羸之与螟蛉。

有一个大人先生,他把天地开辟以来的漫长时间看作是一朝,他把一万年当做一眨眼工夫,他把天上的日月当作是自己屋子的门窗,他把辽阔的远方当作是自己的庭院。他放荡不羁,以天为账幕,以大地为卧席,他自由自在。停歌时,他便捧着卮子,端着酒杯;走动时,他也提着酒壶,他只以喝酒为要事,又怎肯理会酒以外的事!

一代酒仙刘伶,醉后何妨死便埋

有尊贵的王孙公子和大市的隐士,他俩听到我这样以后,便议论起来。两个人揎起袖子,撩起衣襟要动手,瞪大眼睛,咬牙切齿,陈说着世俗礼法,陈说是非,讲个没完。当他们讲得正起劲时,大人先生却捧起了酒器,把杯中美酒倾入口中,悠闲地摆动胡子,大为不敬地伸着两脚坐在地上,他枕着酒母,垫着酒糟,不思不想,陶陶然进入快乐乡。他无知无觉地大醉,很久才醒酒,静心听时,他听不到雷霆的巨声;用心看时,他连泰山那么大也看不清;寒暑冷热的变化,他感觉不到;利害欲望这些俗情,他不能让他动心。他俯下身子看世间万事万物,见它们像江汉上的浮萍一般乱七八糟,不值得一顾;公子处士在他身边,他认为自己与他们更像蜾羸与螟蛉一样。

这篇骈文以一个虚拟的“大人先生”为主体,借饮酒表明了一种随心所欲、纵意所如的生活态度,并对封建礼法和士大夫们作了辛辣的讽刺。作者极力渲染了酒醉后的怡然陶醉之感,视缙绅公子如虫豕一般,于不动声色中作了尽情的嘲讽。

他就这样喝酒度日,甚至是到了“病酒”的地步,以致于闹出许多轶闻趣事来。

三、轶闻趣事

(一)荷锸任埋

他纵情山水,到处游乐。一般去的时候,都坐一辆鹿车,带一壶酒。这也没有什么,他老人家好这口嘛。然而奇怪的是,鹿车后面还跟着一个仆人,这倒也没有什么,可以随时伺候他嘛。奇怪的是仆人还扛着一把铁锹,这就有点奇怪了不是?于是有人问他,让仆人扛着把铁锹是做什么用的呢?你猜他老人家怎么说?他说,唉,谁让我好这口呢,如果哪天喝死了,让仆人就地挖个坑埋了就算了。真是醉后何妨死便埋!

一代酒仙刘伶,醉后何妨死便埋

(二)刘伶病酒

刘伶由于饮酒过度而影响身体健康,身体不适,经常感到口渴难耐。他也真是酒仙,口渴了不喝水,而是跟老婆要酒喝。他老婆能不心疼和着急么,于是把酒给他倒掉,把酒器和酒杯都给他砸坏。喝,我叫你喝!还苦口婆心地哭着劝他:你不能这样么,这样喝酒会把身体喝坏的,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呀。你死了我可怎么活呢?所以你必须把酒戒掉!他老先生倒是不生气。好啊,这酒真是不能喝了,这样吧,我到神位跟前去发誓,以后再也不喝酒了。不过,这得隆重点,你去准备祭祝用的酒和肉吧,弄好后我好去向鬼神祷告,发誓。老婆一听大喜,立即便去准备相关的东西了。东西准备好后放到神位前,请刘伶前去发誓。你猜怎么着,他老人家往那儿一跪,嘴里是念念有词;天生我刘伶,酒是我的命。一次喝一斛,五斗消酒病。妇人之言辞,千万不能听。念完了便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好不快意哦。一会儿,就颓然醉倒了。

(三)曝裈当屋

刘伶他老人家生性洒脱,放荡不羁,有时候在屋里喝酒喝醉了,就脱光衣服,赤身裸体地呆在屋中,好不舒服呢。可是免不了有人拜访或者串个门什么的,人家见了就笑话他,说这样不雅观什么的。他老人家还振振有词:谁说我没有穿衣服?我把天当房子,我把屋子当我的裤子,这屋子就是我的裤子么,你们跑到我裤子里来干什么?你看看你看看,他倒有理了。

(四)鸡肋尊拳

说是有一次呀,老先生又喝醉了,喝醉了倒不要紧,关键是跟别人起了争执。老百姓可不管他什么文人不文人的,撩起袖子,挥起老拳就的揍他。他老先生一看,坏了,要挨打。于是不急不慢地说:哎哎,别急么,你看我瘦得跟鸡骨头一样,你要是打过来,反而会把你的拳头弄得不舒服哦。人家一听,倒给逗笑了。唉,算了算了,走了。他老先生才免一顿打。

一代酒仙刘伶,醉后何妨死便埋

(五)相关成语

他老人家这酒喝得可真是出了大名呢,还出了不少相关成语呢:

枕曲籍糟:意思是枕着酒曲酒母,垫着酒糟。意谓嗜酒,醉酒。《晋书.刘伶传》

五斗解酲:意思是用五斗酒来解酒病,比喻非常荒谬。《世说新语.任诞》

陶陶兀兀:形容沉湎于酒,放纵傲慢。《晋书.刘伶传》

以酒解酲:用酒来解酒醉,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世说新语.任诞》

(六)相关对联

后人还有以他出对联的呢,瞧瞧吧:

贾鸟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处不留零。

呵呵,贾鸟也好饮酒呀,他醉倒了是真倒了可不是假倒哦。刘伶喝酒的地方,那一定是会喝个精光的,不留一点零头哦。

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佳。

华屋杂茅庐于西子湖边别开胜境,停桡来把盏在刘伶庄畔应集酒仙。

韩愈送穷江淹作赋,刘伶醉酒王粲登楼。

一代酒仙刘伶,醉后何妨死便埋

四、人物评价

刘伶好老庄之学,在生活上不拘礼法,以饮酒为常,甚至达到了“病酒”境地。表面上看来,他如同酒鬼,骨子里是他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理念的心神再现,都是他独立人格和反抗精神的一种表达,后世以刘伶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范。

其他名士的评价很多,摘录几个:

唐.王绩:恨不逢刘伶,与闭户轰饮。

唐.李端:曝裈还当屋,张幕便成天。

唐.皮日休:他年谒帝言何事,请赠刘伶作醉侯。

北宋.苏轼: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昔人固多癖,我癖良可赎。为问刘伯伦,胡然枕糟曲。

五、后世纪念

墓址:关于刘伶墓所在地的争议很大,有为数不少的城市都在争夺刘伶墓,主要有山东枣庄市中区刘伶墓;江苏淮安淮安区刘伶墓;河北保定徐水刘伶墓;山东泰安宁阳刘伶墓;河南新乡刘伶墓以及安徽阜阳颍东区刘伶墓。

刘伶醉:系河北省特曲名酒。刘伶死后葬于徐水,其墓至今尚存,为河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后人还为他建立了“酒德亭”。刘伶醉先后荣获“首批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等。

六、参考资料

《晋书.列传.第十九章.刘伶传》

《世说新语.任诞》

《世说新语文学》注引《名士传》

《世说新语.排调》

《资治通鉴.第七十八卷》

百度百科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