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为何能大败匈奴?是靠卫青,霍去病吗?其实不对?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11 01:06:10
  • 栏目:历史
  • 来源:兔牙陪你论历史
  • 5266 人围观

乌孙是战国至南北朝时期居于天山以北的游牧民族,在汉朝之前并未进入中原王朝的视野。

直到西汉时期,乌孙已经人口众多、兵力强大,是西城首屈一指的大国。当然,这些兵力无法与大汉、匈奴正面抗衡,但乌孙的存在无疑让两大强国同时盯住西域,它成为左右两国之争的关键。

公元前2世纪,共居于祁连、敦煌一带的乌孙和月氏发生战争,月氏趁匈奴大军征伐东胡时进攻乌孙,乌孙国王难兜靡被杀,乌孙国灭,但难兜靡刚出生的儿子猎骄靡活了下来。

汉朝为何能大败匈奴?是靠卫青,霍去病吗?其实不对?

相传猎骄靡在荒郊野岭避难时有飞鸟给他喂肉、有野狼给他哺乳,匈奴人见状,以为他是天神下凡。于是猎骄靡被匈奴冒顿单于收养,一颗复国的种子自此深深埋在了匈奴。

公元前177年猎骄靡跟随匈奴老上单于进攻月氏,月氏兵败西迁,逃到了伊犁河流域。之后,老上单于将原先的乌孙子民悉数还给猎骄靡,帮助他重新建国。

不过原先的祁连、敦煌之地已经分封给了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重新建立的乌孙并不在河西走廊,而在阿尔泰山附近乌孙复国对匈奴、大汉的关系和欧洲的民族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朝为何能大败匈奴?是靠卫青,霍去病吗?其实不对?

对于大汉来说,一个在西域势力强大的、亲近匈奴的国象的存在无疑是一件坏事,拉搅乌孙成了大汉“断匈奴右臂”的战略思想的关键环节从地理位置来说,乌孙更靠近匈奴。

从个人感情来看,猎骄靡被冒顿单于收养,后来的老上单于、军臣单于都待他不薄。因此,复国后的乌孙无可非议地站在了匈奴这边但是,猎骄靡野心勃勃,不肯屈居人下。

汉朝为何能大败匈奴?是靠卫青,霍去病吗?其实不对?

​乌孙复国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营,国力逐渐强盛,特别是在军臣单于死后猎骄靡“不肯再臣服于司奴”,双方也发生了军事冲突,这为大汉拉拢乌孙提供了有利条件。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次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拉搅乌孙及其周边国家。此时的西域仍然在匈奴的掌控之下,乌孙并没有因为张骞的来访而瞬间脱离匈奴、联合大汉,面是采取折中方案,送给大汉数十匹好马作为答谢同时派遭使节到大汉访问。

汉朝为何能大败匈奴?是靠卫青,霍去病吗?其实不对?

正是这次访问改变了历史一乌孙使节看到大汗的富庶和强大,乌孙对大汉的态度由此转变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和匈奴单于先后将女儿嫁给猎骄靡,三个国家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这种关系持续了很长时间。

一方面,乌孙和匈奴仍是从属关系,乌孙不和匈奴公然决裂;另一方面,大汉在与匈奴的作战中没有展示出必胜的实力,致使乌孙观望形势,不敢贸然联合大汉此后,大汉又派解忧公主前去和亲,继续巩固双方关系。

汉朝为何能大败匈奴?是靠卫青,霍去病吗?其实不对?

直到公元前1世纪,大汉对乌孙的苦心经营终于取得了巨大回报公元前72年,匈奴进攻乌孙,汉宣帝派15万大军五道并进前往支援,大败匈奴。

公元前71年,匈奴再攻乌孙,结果碰上大雪,很多匈奴人冻饿而死,乌孙趁机联合丁令乌桓发起反击,匈奴再败。至此,大汉、匈奴之间长期的战略相持被打破,汉武帝“断匈奴右臂”的目标终于实现。

乌孙归汉成为大汉攻击匈奴的转折点,匈奴不得不面对两面夹击,开始走向衰弱,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前60年开始,匈奴陷入连年内战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投靠大汉。

汉朝为何能大败匈奴?是靠卫青,霍去病吗?其实不对?

东汉中晚期,在大汉军队的强攻下,北匈奴大败而逃,被迫西迁,从此消失于历史舞台可惜的是,乌孙也未能保持强盛。

从公元前53年起,乌孙国内大、小昆弥并立,这种分裂状态持续数百年,直到5世纪初被柔然乌孙对匈奴和大汉的向背直接导致双方实力此消彼长。

这也难怪当年汉武帝为了“与乌孙共灭胡”,不惜打破儒家教条,让细君公主先后嫁给猎骄靡。,军须靡祖孙:那堪将风女,还以嫁鸟孙”。后人对大汉的和亲政策颇有微词。

汉朝为何能大败匈奴?是靠卫青,霍去病吗?其实不对?

但从结果来看,和亲政策无疑取得了重大成果。大汉之所以能击败匈奴,除了强大国力以外,拉拢乌孙的作用至关重要。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