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寻找神秘粒子,科学家在南极掘地2000多米

  • 小编 发布于 2020-06-23 15:26:12
  • 栏目:情感
  • 来源:互联网
  • 7201 人围观

穿透力超强的神秘粒子

在我们这个宇宙中,存在着许多神秘的东西,它们有的甚至都无法直接观测,比如:黑洞,由于黑洞的引力很强,连光都没有办法逃脱,因此,我们没有办法直接观测到黑洞的样子。

 

再比如:暗物质和暗能量,它们几乎不参与到我们目前已知的作用当中,因此,我们也没有办法直接观测到它们。

 

除了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宇宙中还存在着一种神秘的粒子,它被称为幽灵粒子。它极其神秘,并且极其难以观测,人类从认识到它的存在,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00多年,可连它的质量到底有多大都没有搞清楚。这还不是最夸张的,夸张的是这些粒子时时刻刻都在穿越地球和我们的身体,仅仅一秒钟我们手指上穿过的数量就数以亿计,而我们却丝毫没有察觉,这种粒子就是中微子

 

科学家发现,中微子在宇宙中传播过程中,每通过1光年的距离,只有50%的概率会和这个路径上的物质发生作用。可以说,在已知的物质当中,论穿透力恐怕没有任何粒子可以和中微子一较高下,那为什么中微子穿透力会这么强呢?

四大作用力

这其实需要1687年说起,在那一年,牛顿发表了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他对许多物理量进行了准确的定义,其中就包括“力”这个物理量,他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方向的原因。他还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就被提了出来。

 

 

但是随着物理学家的研究,科学家们还发现了电磁力。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牛顿关于“力”的定义已经不太够用了。因为他们发现在微观世界中,力还可以改变粒子的种类。于是,关于作用力在20世纪发生了改变。科学家发现在这个宇宙存在着四种基本作用力分别是:引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以及电磁相互作用力。其中,弱相互作用力就可以改变粒子的种类,主要和原子的衰变有关。

 

我们知道构成万物的是原子。而原子核就得以形成就需要依靠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宏观世界,除了引力之外,剩余的都是电磁相互作用,小到我们举起杯子,大到天文学家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天体都是依靠电磁相互作用力。

我举个例子,我们平时能够看到东西,其实是因为东西自身发光或者发射光,然后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里,和我们眼部的细胞发生电磁相互作用,我们才得以看到东西。

 

天文学家观测天体,其实利用的是同样的原理,也还是电磁相互作用,只不过这里是把眼睛换成了观测设备。而中微子最神奇的是,它自身不带电,并且不参与到电磁相互作用,更不参与到强互作用力,由于自身质量小到我们都测不出来,所以引力对它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它只有极小的概率会发生弱相互作用。这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微子可以任意穿越各种天体,而不与其中的物质发生反应。

潜藏在中微子背后的秘密

在宇宙中还存在着一种叫做暗物质的东西,也是不参与到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因此,暗物质穿透能力也特别强,它们和中微子很像,弥漫在我们所处的空间当中,可以任意穿越过任何事物。不过,暗物质是参与到引力当中的,因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引力间接观测暗物质。

 

可中微子却不行。这给观测中微子带来了很多困难。但困难还不仅于此,中微子还有一个机制叫做:中微子振荡。中微子一共有3种,电子中微子、τ子中微子和μ子中微子,它们之间会相互转化,这也给观测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了观测中微子,科学家们想了许多的办法,比如:日本就地下1000米深的矿坑中建造了一个中微子探测器,它被叫做神冈中微子探测器。在这个装置中储存了5万吨纯水就是为了捕捉中微子,但他们每次能够捕捉到的中微子数少得可怜。

 

除了日本,在南极还有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这个天文台一共由10多个国家,300多位科学家共同参与,在南极地下从到深1760到深2450米之间选取最清澈的冰配合上最先进的装置捕捉中微子。

 

这些科研工作无非是想进一步了解中微子,之所以下这么大的血本,是因为中微子蕴含着宇宙早期的秘密。我们知道,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可是一直到宇宙大爆炸之后38万年,光子才能自由自在地在宇宙中传播。人类的观测主要依靠的是电磁波,因此,宇宙历史的前38万前,人类是知之甚少的。当我们可以足够了解中微子之后,就可以通过观测中微子来了解宇宙早期的演化,也就是说,小小的中微子后背其实潜藏着宇宙早期的奥秘。因此,如今又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分支:中微子天文学。因此,了解中微子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我们目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